close
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

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 認識人類抗癌200年,擁抱與癌共存的希望

 

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

癌症是什麼?為什麼死亡率這麼高?還有多久才能發現療法?無人能 答......


●內容簡介

癌症是什麼?為什麼死亡率這麼高?還有多久才能發現 療法?這是作者威夏特在父親診斷出癌症後的疑惑,但他找不到任何一本書能回答心中的疑問,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一本書,希望了解這種「每三人就可能有一人罹 患」的惡疾。

《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》揉合了兩條故事線,一是父子情深力抗癌症的動人經歷,細細描述診斷出癌症的震驚、復原期的不安、復 發後的惶恐、得知無法醫治而無奈接受的心情,字裡行間看似冷靜,其實壓抑著隨時可能潰堤的情緒,令所有人感同身受。

另一條故事線則是醫學 界200年來追尋癌症療法的努力,作者充分發揮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功力,精采描述醫學界對抗癌症的驚人進展,包括化療與放射治療的神奇發現、新藥的風險與益 處、癌症基因的破解、另類療法與輔助醫療的戲劇化轉折、罹癌風險與遺傳機率等,不僅幫助正在抗癌的病患與家屬解除疑惑、獲得精神上的撫慰,也讓人對未來的 發展抱持希望。

這兩條故事線相互呼應、緊密交織,道盡了病患與親人面對癌症的急切與痛苦,也以宏觀的視野回顧醫學界抗癌的專注與執著。威 夏特寫出一個動人且充滿希望的故事,他陪伴父親抗癌,也與人類抗癌的歷程並肩前行,期望終有一天我們能與癌症並存,不必再眼見摯愛的親人痛苦離去。


●作者介紹

亞當.威夏特(Adam Wishart)
英 國作家與紀錄片導演,作品包括獲頒2007年葛里森最佳科學紀錄片獎(Grierson Award for the Best Science)的《猴子、老鼠與我:關於動物試驗》,也參與製作英國國家廣播公司《明日世界》與《地平線》系列節目。他曾獲頒英國皇家電視學會獎,並不 定期為《新政治家》、《衛報》、《泰晤士報文學增刊》等報刊撰稿。著有《拋開現實》(Leaving Reality Behind)一書。個人網頁:www.adamwishart.info


【很久很久 以前】

故事的開始:癌症出現……

小時候,我一直擔心爸爸就要死了。儘管他長得像頭大熊,身高一百九十公分,個頭魁梧結 實,滿頭黑髮像是鐵絲,我依然覺得他很單薄。就算爸爸一把就能將我舉到頭上,感覺還是被歲月磨弱了,猶如行將崩塌的半毀城堡,時常搖搖欲墜。會有這個印 象,或許因為他比我朋友們的父親都要年長許多。我十一歲那年,爸爸休假三個月到外地講學,這份焦慮更是攀上了頂點。爸爸離開前那幾天,我深深相信他會死, 認為自己再也見不到他了,到車站那段路會是我最後一次與他同行,因此我不像平常一樣和他親密交談,而是一路盯著後照鏡,注視他的眼眸與皺紋,像個認真的製 圖員,將他的臉龐分成小塊小塊,拚命記下每一道輪廓與斑點,想將他的容貌烙在心底。直到現在,我只要開車經過某條路,腦中依然會閃現他的面容。

相 較之下,我從來不曾掛慮母親,因為我在她身上感受不到絲毫死亡的陰影。

長大以後,我對爸爸的擔憂依然不散。每當他走出家門向我揮手道別, 當他走進倫敦市區的人潮中,當他的臉龐隨著火車消失在遠方,我常常心想,這會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。爸爸有個動作,我始終覺得會是他的「離開」方式:他 一邊匆匆趕赴下一個約會,一邊揮手告別,沒有回頭。許多年來,每當我見他這麼做,總會以為這將是我對他最後的回憶。





有人類就有癌症。早在一百多萬年前,第一個人類在非洲平原直起身子,他或他的親戚便飽受癌症之苦。一九三二年,肯亞奈洛比挖掘出一塊化石顎骨,骨頭上的痕路 據信就是惡性腫瘤的殘跡;那塊骨骼來自南猿(Australopithecus)或直立人(Homo erectus),兩者都是人類家族的早期成員。除此之外,癌症也在埃及木乃伊、二千四百年前的印加人屍體與青銅器時代的人類頭骨留下瘢痕。埃伯斯紙草文 稿(Ebers Papyrus)是現存最早的癌症文獻,這卷於埃及出土的史料長一百一十頁,寫於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,曾描繪病患腿上長了令人作嘔的巨大腫瘤。一千年 後,印度醫經《阿育吠陀》(Ayurvedic)提到口部與咽喉腫瘤,並說明治療方法。公元前四百年,古希臘醫師記載的腫瘤部位已經包括乳房、胃部、皮 膚、直腸與子宮頸。為了便於區分,他們以「carcinoma」作為病名,原意為螃蟹,顯然因為腫瘤(尤其是乳癌)讓皮膚結成硬塊,周圍青筋暴露,乍看很 像蟹腳。這個字轉譯為拉丁文之後,就成了「cancer」。

儘管癌症在古代就已確認,造成死亡的機率卻微乎其微,因為更多人死於天花、瘟 疫與某些尚未命名的傳染病。在我們這個時代,三分之二的癌症出現在六十五歲以上,但古時平均壽命大約三十歲,很少有人能夠活到腫瘤足以致命的年紀。就算罹 癌死亡,通常也不會診斷出來,因為古代缺乏探索人體器官的設備,加上古人迷信屍體神聖不可侵犯,並不會做死後檢查。於是,癌症很少在古人文化與想像中出 現。

「即便醫師也不曉得這些症狀為什麼出現,遑論大眾,」公元一六五年,古羅馬名醫蓋倫(Galen, 129-200)提到癌症時表示,「醫師只是各述己見,不曾做過有系統的研究。」蓋倫是羅馬皇帝奧理略(Emperor Marcus Aurelius, 121-180)的御醫,曾因公開解剖豬隻而聲名大噪。解剖的時候,他會先讓豬隻放聲大叫,再切斷喉頭神經,使哀號聲戛然而止,製造戲劇效果。蓋倫也是多 產的作者,寫過一系列作品,記述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(Hippocrates, 460?-377? BC)等古希臘醫師的見解,加以說明與闡揚。

 

 

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